高等教育

  • 面向应用型复合型数智化目标的财经类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体系研究

    孙宝军;

    随着全球经济与科技的迅猛发展,数智化技术成为推动社会和行业变革的关键力量。财经类高校也面临着是否能够培养出适应和引领数智化时代变革的复合型人才的挑战。文章探讨了在“应用型复合型数智化”目标下财经类高校的学生能力模型,以及财经类高校如何构建人才培养方案和保障机制,以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提出了“Ⅱ”字形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模型,强调专业核心课程、交叉学科课程和实践实验课程的重要性,旨在培养既懂理论又能实践、能适应数智化时代快速变化和要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该模型中还包括支撑目标实现的保障体系。

    2025年01期 v.23;No.123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7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7 ]
  • 地方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产教融合培养路径优化研究

    王晔;王景峰;

    新时代对我国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研究生人才培养始终应与国家发展战略相结合。产教融合下的地方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既要适应地区经济发展的节奏,也要与行业企业用人需求相匹配。文章阐述了地方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进行产教融合的必要性,分析了其在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探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协同育人的新路径,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为今后进一步探索深度融合发展,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提供思路。

    2025年01期 v.23;No.123 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6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2 ]
  • 中蒙高等教育合作影响因素与人才培养机制构建

    刘志娟;林海英;许海清;

    中蒙高等教育合作是进一步深化中蒙关系、推进“一带一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论文基于714份调查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实证识别中蒙高等教育合作影响因素并构建人才培养机制。结果表明,中蒙高等教育合作的影响因素归为三类公共因子,其中以国际教育合作相关制度为主的6个因素为宏观层面因子,以学校科研实力为主的8个因素为中观层面因子,以教学质量高低为主的6个因素是微观层面因子;据此构建目标、保障、运作、协调、动力、创新六个维度的人才培养机制。研究结论对于提升中蒙高等教育国际合作水平和培养高质量国际化人才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2025年01期 v.23;No.123 1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6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 ]
  •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思政教育:国家认同感与全球化视野的共融培养策略

    龚晨枫;

    在全球化背景下,文章揭示了大学英语思政教育在强化国家认同感与拓宽国际视野方面面临的挑战,进而强调了两者融合发展的迫切需求。为应对这一挑战,创新性地提出了以内容语言融合为核心的培养框架,并融合项目式学习、情景模拟及跨文化交流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以期在提升学生语言技能的同时,增强其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实施上述策略,学生不仅能在国家认同感上得到巩固,还能在全球化浪潮中保持敏锐的洞察力,从而在国际舞台上展现更强的竞争力。

    2025年01期 v.23;No.123 2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5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经济研究

  • 三大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社会、文化与治理耦合协调视角

    李秋烟;鄢奋;

    从社会、文化与治理的耦合协调视角,研究了中国三大城市群(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和影响因素。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多元回归分析,测算并分析了2005—2022年三大城市群的社会、文化和治理三个方面的综合发展水平、耦合度、协调度和耦合协调度,探讨了影响三大城市群社会、文化和治理耦合协调度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三大城市群的社会、文化和治理三个方面的耦合协调度总体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和问题,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发展水平、创新能力、区域一体化、社会资本、文化认同、治理参与和环境质量,且这些因素的影响力随时间增强,需要及时调整和优化。据此,提出了加强城市群的区域一体化、提升城市群的创新能力、优化城市群的经济发展水平、改善城市群的环境质量等方面的政策建议和对策,以提高三大城市群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和影响力。

    2025年01期 v.23;No.123 2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7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财政预算偏离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及异质性分析

    郑理惠;叶巧艳;

    论文将财政预算偏离细分为财政支出预算偏离与财政收入预算偏离,基于2008—2020年中国地级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财政预算偏离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财政预算偏离对城市经济韧性有显著负向影响。其中,财政支出预算偏离对城市经济韧性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财政收入预算偏离对城市经济韧性影响为正但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财政预算偏离对中、小型城市经济韧性的负向影响显著强于大型城市,对中、西部地区城市经济韧性的负向影响显著强于东部地区;财政支出预算偏离对小型城市经济韧性的负向影响强于大、中型城市,对东、中、西部地区城市韧性影响均显著为负;财政收入预算偏离对大型城市经济韧性的负向影响强于中、小型城市,对东部地区城市经济韧性有显著正向影响,对中、西部地区影响为正但不显著。据此,应进一步规范财政预算编制、强化预算执行审查监督、提升财政预算的社会透明度,推动城市经济韧性稳步提升。

    2025年01期 v.23;No.123 4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8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新一轮财税改革助推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逻辑、原则和实现路径

    宗志娟;

    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是中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改革的基本逻辑在于支持中国特色现代化建设,强化国家治理能力,并促进经济高效发展。理论框架强调财政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基础,而现实需求则要求提升治理能力,应对国内外环境变化。改革原则聚焦缓解地方财政压力,增强地方财政自主能力,减轻支出负担,并促进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的有效实施。实施策略包括优化现代预算体系,改良税务体系,增强债务治理,以及提升财政政策的准确性。这些措施旨在构建与高质量发展相匹配的财税框架,调整政府与市场、收入与支出之间的平衡,并提升权力和资源配置的效能,以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及能力的现代化。

    2025年01期 v.23;No.123 4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3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内蒙古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影响的实证研究

    李琪;刘昱慧;

    数字经济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进程中,借助数字经济是极为重要且不可避免的途径。文章选取2011—2022年内蒙古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内蒙古共同富裕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内蒙古地区的共同富裕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对富裕度的影响强于共同度。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可以通过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共同富裕,但未通过创新创业活跃度的提升对共同富裕产生影响,单就创新创业活跃度的提升来看对共同富裕有积极影响。鉴于此提出相关建议,共同助力内蒙古实现共同富裕。

    2025年01期 v.23;No.123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1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与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基于三螺旋理论

    雎华蕾;李圣楠;

    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通过市场化运作模式构造三螺旋创新系统空间。以陕西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各子基金投资的14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为样本,检验后发现:转化基金从保障年限与风险投资规模两个方面影响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随着保障年限的增加,被投资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经历了由减少到增加的转变;风险投资规模与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负相关,转化基金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引导作用与杠杆作用上;保障年限与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U型关系依然显著,风险投资规模与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负相关,需要同时从技术和规模两方面发挥转化基金对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作用;被投资企业盈利能力遮掩效应显著,高盈利能力对成果转化效率的积极作用部分抵消了转化基金投资规模过大对成果转化效率带来的消极影响。基于此,提出应强化企业在创新系统中的主体地位,从延长保障年限、建立容错机制、充分发挥有效市场作用等方面优化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制度设计,保障科技成果转化高速高效。

    2025年01期 v.23;No.123 59-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4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人口结构变化对宏观经济与财政的影响:政策挑战与应对策略

    李依婕;胡云飞;

    文章探讨了中国人口结构变化对宏观经济和公共财政的影响。随着2022年中国首次出现人口负增长,劳动年龄人口减少将会制约经济增长潜力,并加重财政负担。人口结构变化还会影响通货膨胀率、自然利率、资产价格及金融资产持有结构。为应对这些挑战,政府需要推行有利于创新的经济政策、生育激励措施、社会福利政策及劳动力市场改革,包括促进老年人再就业、营造支持生育的社会环境,并综合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建议政策制定者明确制定应对老龄化的综合性策略,确保经济能够持续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5年01期 v.23;No.123 70-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0K]
    [下载次数:2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数字贸易发展赋能城市共同富裕:基于本地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的双重视角

    车佳琪;

    论文针对数字贸易是否会推动共同富裕发展,测算并分析各地区的数字贸易与城市共同富裕的发展趋势及地区差异,以此为基础,采用地级市面板数据深入剖析数字贸易赋能城市共同富裕的本地效应以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数字贸易对本地共同富裕有着显著的正向促进影响,而且对邻近城市的共同富裕产生了正向空间溢出效应;金融发展和外商直接投资是数字贸易驱动共同富裕的重要中介渠道;在东部城市以及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数字贸易对于共同富裕的积极影响更大。

    2025年01期 v.23;No.123 7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1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管理理论与实践

  • 并购如何影响作物育种创新:基于中国种子企业的案例研究

    余金湘;张永丽;

    种子企业规模小严重制约了我国种业创新竞争力的提升,并购重组是实现种子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论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并购适用的种子企业类型和并购促进种子企业创新的机制,在此基础上使用多案例分析法探讨了并购促进种子企业创新所需要具备的条件,得出如下结论:并购适用于资金实力非常强大的成熟期种子企业;当主并方具备强大的资金实力和研发实力,选择信息透明度高的优质并购标的,双方在资源、技术等方面优势互补且经营理念相似,跨国并购中主并方具备较强的文化整合能力这些条件满足时,并购才有可能促进种子企业创新。政府需要完善并购政策体系,提高种业企业育种研发和新品种推广能力。

    2025年01期 v.23;No.123 90-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2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导向研究——以家庭农场典型案例关键词分析为例

    吴金虎;萨茹拉;文海;

    农业农村部自2019年开始已连续发布了共五批、210个家庭农场典型案例,为广大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提供了可借鉴的发展模式,并取得良好的示范效果。文章以全国五批典型家庭农场210个案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征集政策导向以及案例高频关键词,梳理五批典型案例内容与主线的动态变迁趋势与脉络。夯实家庭农场在不同阶段推动农业现代化中的成果,为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因地制宜地探索发展模式,为后期创新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工作机制和方法提供参考。

    2025年01期 v.23;No.123 100-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4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双循环”视角下内蒙古发挥向北开放桥头堡作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包永梅;李瑞峰;

    文章在剖析内蒙古发挥向北开放桥头堡作用的基础上,选取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对外贸易合作、口岸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主要影响因素,构建包含4个维度、11个指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与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索影响因素融合发展关系,提出内蒙古充分发挥向北开放桥头堡的有效措施。研究发现:内蒙古发挥向北开放桥头堡的综合评价指数除了受疫情影响外,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内蒙古经济规模发展呈缓慢持稳上升的状态,产业结构升级增长速度缓慢,对外贸易合作与口岸基础设施评价指数有些许契合,评价指数也在逐年增长;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对外贸易合作、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因素之间融合的耦合协调度水平持续优化,融合的耦合度要明显高于耦合协调度,它们之间相关程度较高,但是各个影响因素间协调发展程度相对较弱,进而反映了内蒙古在发挥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作用上仍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研究结论对于内蒙古如何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构筑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提供有效措施。

    2025年01期 v.23;No.123 110-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5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人才强区战略引领内蒙古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王丽萍;

    党对人才事业发展规律性的认识是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是“人本主义”“德才兼备”的守正创新;始于现实需要是助力新时代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在实践中,内蒙古自治区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加快构建“一心多点”人才工作格局,为打造祖国北部边疆的亮丽风景线贡献力量,为书写新时代内蒙古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奠定人才基础。内蒙古自治区的人才强区战略,既是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推动当地创新效能提升、社会进步和民生福祉增进的共同需求。

    2025年01期 v.23;No.123 123-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9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对公司财务的影响

    曾援;刘硕;

    随着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与国际市场的深度融合,以成本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计量已经无法为利益相关者提供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所具有的价值相关性高、时效性强等优势受到大多数企业的青睐,但当前房地产市场下行的背景以及准则在应用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持有投资性房地产企业的选择,不利于准则的广泛应用。文章通过对近几年房地产经济数据的研究,结合阳光新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的案例进行分析,明确当前房地产市场下行对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的影响以及对公司财务相关指标等的影响,最后从促进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的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2025年01期 v.23;No.123 127-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7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大数据视角下高校档案管理策略研究

    李晓莉;

    在当下移动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时期,大数据技术实现了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与渗透,将其应用到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改变传统工作局限,促使档案管理工作更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基于此,文章针对大数据视角下高校档案管理策略展开研究,分析了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档案管理的特点,指出了当前高校档案管理在大数据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现存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包括强化大数据技术应用、构建统一数据平台、推进工作人员培训等,旨在提高高校档案管理的效率、安全性和服务水平,以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需求。

    2025年01期 v.23;No.123 135-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3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文学研究

  • 高邮明清运河故道沿线文学遗产研究

    朱丽;

    文学遗产作为一种“话语”,是由人类创造出来的特殊资源,是一种区别于自然资源的精神文化资源。运河文学遗产的挖掘与研究对于梳理运河的经济、政治、历史与民俗事象有着重要价值,甚至影响并重构这一地域的文化传统与文化记忆,在推动文化认同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文章以高邮明清运河故道沿线文学遗产为研究对象,对高邮文学家汪曾祺创作中的运河意象及高邮风俗书写进行细读,同时展开运河文化对汪曾祺的精神影响研究,进一步挖掘高邮明清运河故道的文化内涵、文学精神及其美学价值。

    2025年01期 v.23;No.123 140-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2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论清末民初小说话之小说本体论新变

    郭杨;李军均;

    清末民初小说话从小说的本体特征、小说的本体定位及小说的本体范围三个维度重新诠释了小说本体论,宣扬了小说本体的“虚构”性质、“艺术”定位以及“通俗叙事文体”范围,推动了中国小说本体论的变革,亦有助于中国传统小说理论的现代转型,然其对于小说本体论的阐释理论性不强,且深受西方小说理论影响,一定程度上遮蔽了中国小说的本体特色,使如何从“本土”立场研究小说本体成为之后中国小说研究亟需面对的问题。

    2025年01期 v.23;No.123 146-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1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下载本期数据